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6:53 点击次数:70
编辑丨博恩话史
引言:
邓公的一生是为国家奋斗的一生,带领着中国人民逐渐“富起来”,他的一生同样是大公无私、一心爱民的一生。
可是大公无私的邓公,也曾在那段特殊时期,频繁写信给毛主席和汪东兴等人请求特殊照顾,光是1970年他就给汪东兴写了两封信。
可他想要特殊照顾的对象不是自己和卓琳两位年近七旬的老人,而是他们的五位子女。
邓公为何要为子女们寻求毛主席的特殊照顾?这几位子女在邓公去世后又都有着怎样的发展呢?
大姐邓林,事业有成的画家
邓林是邓公和卓琳的第一个孩子,出生于1941年的她正赶上百团大战,当时身为129师政委的邓公不得不率领师部转移。
因此才出生7天的邓林就被留给了本地一个铁匠家里帮忙照顾,因为缺乏营养和奶水,邓林先后得了坏血病和十二指肠溃疡,在鬼门关走了好几次才活过来。
但幼年时的伤病也给她的身体带来巨大影响,她的身体从小都非常虚弱。
瘦瘦小小的她就坐在一张破凳子上,苍蝇趴在脸上叮,她都没有力气去赶,见到我喊的第一句话是“阿姨”。[1]
多年后卓琳回忆再见女儿的场景也是心疼得泪流满面,不过好在邓林回到延安后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,而且也陆续有了弟弟妹妹,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。
邓林从很小的时候就对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长大后在父母的支持下拜了汪慎生为老师正式开始学画,后来还考入了中央美院,师从李苦禅等大师。
1969年,她和同学们一起到宣化的部队参加训练,当时她每个月工资有46块,她都会把其中一大部分寄给流落在其他各地的弟弟妹妹们。
可因为小时候留下的病根,邓公和卓琳非常担心她的身体能否吃得消,所以写信给汪东兴,希望他能帮邓林分配一份技术性的工作。
后来一家人团聚后,她也专心搞自己的画作,后来还成为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,每天沉浸在自己的画作中,过得也非常幸福。
大哥邓朴方,摔断腰椎后成残联主席
邓朴方比姐姐邓林小三岁,不过他却从小是个调皮鬼,卓琳在重庆办学校时,邓朴方就是最调皮的那个。
邓朴方
中午午休时,有老师在身边看着他就假装睡觉,老师一走他就手舞足蹈地闹起来,有一次我就躺在他旁边,把他给困在床上,他才老老实实去睡觉。[2]
可就是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,却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,立志要为国家核物理作出贡献。
但可惜的是他却在那个特殊时期逼迫到跳楼摔坏腰椎,邓公也多次写信向毛主席求助,希望能为他提供治疗,后来还亲自照顾他的生活起居。
回到北京后邓朴方积极投身到残疾人事业中,为残疾人的利益和保障奔走,后来也成为了残联主席。
二姐邓楠,邓公家的大管家
邓楠年纪比哥哥小一岁,而她的名字也是哥哥给起的,当时哥哥还不会说话,每次见到妹妹都是连声叫“喃喃”,所以就给她起了邓楠的名字。
不过邓楠却从小就是家里最有“政治头脑”的人,对于局势的分析和把控远超同龄人,也是邓公和卓琳最放心的孩子。
1964年邓楠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物理系,在北大的几年间她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性格和优异的成绩,而且还是家里的大管家。[3]
在那个特殊时期邓公一家被迫离开了中南海,而且孩子们很难见到父母,邓楠就带着姐姐和妹妹一起去要父母的工资,甚至为了知道父母的情况,还闹着要看两人写的字条。
在她的据理力争下,一家人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后来的她也在邓公影响下进入中科院工作,之后还成为了科技部副部长,官至正部级。
幺女邓榕,邓公的开心果
邓榕是邓公的三女儿也是他的幺女儿,建国后出生的她没有吃过太多的苦,因此性格也活泼开朗得多,心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。
尽管她高中毕业时也被下放到农村,但整体情况要好得多,后来邓公专门为她写信,希望让她来自己身边照顾哥哥邓朴方。
回到北京后,喜欢医学的邓榕进入了北京医科大学读书,毕业后她进入外交部工作过一段时间。
因为她懂医术,而且也能很好地完成各种应酬工作,还能听得懂父亲略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,还总能逗得老爷子哈哈大笑,因此邓公退下来后她就经常陪伴着邓公外出。[4]
她后来还成了邓公的史官,写出了《我的父亲邓小平》系列丛书,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,而她也成为邓家儿女们知名度最高的一位。
幺儿邓质方,留美高材生
邓质方是邓公最小的孩子,也是几位兄弟姐妹中最低调的一位,他也曾在特殊年代被下放。
邓小平与儿子邓质方合影老照片
邓公在求助毛主席后,他被安排到江西理工大学读书,后来还赴美留学主攻量子力学领域,并取得了博士学位。
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读书期间,他还和郭光灿院士等人一起,立下了研究量子光学的伟大理想。
左起:卓琳、邓质方、邓小平、邓榕
学成归国后他受到荣毅仁邀请,成为了中信兴业公司的副总工程师,之后就一直潜心在科学世界里研究。[5]
而他的儿子邓卓棣在他和父辈的影响下,先后在北京大学、杜克大学学习法学专业,还曾任广西平果县副县长。
邓卓棣
但他们父子二人都是非常低调,从来都不接受媒体的任何采访,只是潜心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甚至被传谣言入美国籍的事情他们都毫不在意。
结语:
邓公的几位孩子都在他去世后有着不错的发展,而且也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,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他们也做到了邓公向他们提出的要求,可以对国家没有大贡献,但也要有中贡献和小贡献,这样的一家人也值得所有人的尊敬。